家长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在跟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家长经常会跟我们说:“孩子上课的时候很听老师的话,但是在家里一点都不配合,不听我的。想跟他做一些练习都没有办法完成。”
通常这个时候,我会先问家长:
“孩子为什么会不听你的呢?是因为你对他太严厉了所以怕你?还是因为他知道他听不听你的都没有关系,没有区别?”
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可能是属于第二种:孩子没有发现配合和不配合有什么区别。
当然,也有部分家长是属于对孩子过于严厉的。不管是那种情况,其实家长都没有很好的与孩子建立融洽的关系。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和孩子建立融洽的关系呢?
在介绍如何建立融洽的关系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家长与孩子建立融洽关系的重要性。如果孩子和老师,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孩子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更多的快乐,孩子可能会更加愿意跟随老师和家长的指令,会更愿意尝试一些不熟悉、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所以,对于老师来说,教学的最初,首先要跟孩子建立好融洽的关系。对于家长来说,与孩子建立融洽的关系也同样重要。
家长如何
与孩子建立融洽关系?
首先,家长可以将自己与孩子喜欢的活动等进行配对。想要和孩子建立好关系,最开始的时候家长可以无偿的将孩子喜欢的物品/零食/活动给到他。
也就是说,孩子可以随时得到自己想要的物品,并且家长不阻拦或者在得到之前要求孩子完成任何任务。
其次,家长也可以通过跟孩子坐在一起观看动画片,跟孩子一起玩玩具来将自己与孩子喜欢的活动进行配对。
另外,家长也可以让孩子明白有你的参与时,玩具/活动更好玩,从而建立融洽的关系。
但是,很多家长可能对于如何跟孩子一起玩玩具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要如何开始。
家长如何
与孩子一起玩玩具?
首先,家长需要让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习惯你的存在。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先不参与到孩子玩玩具的过程当中,只是在旁边进行观察,观察孩子是如何玩玩具的,他喜欢玩这个玩具的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同时,家长也可以在观察的同时进行“配音”或者描述,从而让孩子觉得你能够理解他,觉得这个玩具很好玩。比如:孩子搭的积木倒了,家长发出一些拟声词(砰),或者家长说:“哎呀,积木倒了。”具体家长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语言,语言的长度需要根据孩子现阶段的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确定。
当孩子习惯家长的存在之后,家长可以慢慢尝试加入到游戏当中。如:拿起玩具的零件进行玩耍,玩耍的方式最好是跟孩子自己玩的方式一样,这样更有可能让孩子接受你的参与。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出现不想要让家长碰他的玩具,那么家长需要立即将玩具还给孩子。但是,过一会后,家长可以再次尝试,这次,家长需要很快的拿起并很快的放下玩具。切忌跟孩子抢玩具。
按照这个方法,家长逐步的参与更多,让孩子最终接受你跟他一起玩玩具。家长在跟孩子一起玩玩具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根据孩子喜欢的玩具和玩具的玩法,家长设计相应的游戏方式。
等到孩子已经接受家长的参与之后,家长可以慢慢的尝试加入一些语言表达及游戏技能方面的目标,从而让孩子在游戏当中进行学习。
但是,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要把握好给孩子进行练习的量,不要让孩子觉得你跟他玩玩具只是为了让他学习。
展示你的激情,关心及尊重
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为了建立好融洽的关系,家长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展示你的激情,关心及尊重。
每当孩子获得成功的时候,家长都可以表现的很激动,很开心,并且跟孩子庆祝他的成功(这里的庆祝可以只是简单的击掌,也可以是奖励他去吃一顿麦当劳)。
时常夸奖孩子,并且让他明白夸奖他的理由是什么。家长可以说:“你很努力的尝试要自己穿鞋子,非常棒,我很喜欢。”要展示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家长就需要在日常生活当中仔细观察孩子的情绪和表情变化等。
在孩子出现表情或情绪的变化时,家长需要结合刚刚发生的事情,环境的变化,孩子的表现等来猜测其原因。了解了原因之后,家长才可以“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行动。
家长需要记住: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或者情绪出现变化肯定是有原因的,这就要求家长仔细的观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发生的变化等。
当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明显变高或者变严重时,家长一定要及时找专业人员,例如:行为分析师,提供必要的帮助。
对于这些策略,家长是不是需要一直使用呢?部分策略需要慢慢的减少使用;如:将家长和孩子喜欢的物品/活动等进行配对。但是部分策略需要一直使用,例如:展示你的激情,关心及尊重。
家长只有与孩子建立好融洽的关系,孩子才会更加愿意跟随你的指令,才会更加愿意跟你学习,学习的效率才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