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
玥玥是一名可爱的5岁小女孩,今年上幼儿园大班。天真无邪的外表使得玥玥很受欢迎。但是父母却料想不到,玥玥其实在幼儿园里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不融洽,甚至有些害怕上幼儿园。玥玥从小就比较胆小和害羞,对自己没信心。父母为了让玥玥变得大胆和不害羞,会刻意让玥玥在不同场合练习演讲。
同时,还每天要求玥玥复述幼儿园发生的事情。遇到说得不正确或者不流畅的地方,父母会反复纠正她的错误。久而久之,玥玥对自己的语言产生了怀疑,进而产生口吃障碍,由于害怕受到父母的指责和同伴的嘲笑,玥玥干脆退缩到不说话的地步。
有一些无奈对不对?
在大部分的案例中,有不同原因会导致儿童出现社交障碍。而上面的案例中,玥玥产生社交性退缩或者社交障碍,与她生性腼腆、胆小的性格有着一定的关系。同时家长过高的期望和要求进一步加深了婷婷的不自信。这种不自信直接影响到了玥玥的言语表达,使得玥玥不愿意说话,不能流畅说话。语言能力的障碍反过来加深了其社交障碍的程度,形成了恶性循环。
其实,孩子的大脑当中已形成的一些社交记忆和相应的行动策略,诸如我不能对别人说不,我得服从别人,我不能坚持自己,我得退让等等,是无法通过理智沟通去改写纠正的。要想改写本能系统当中的记忆,必须通过新的、大量的、直接的体验去改写。
因材施教,帮助孩子优化社交意识与方式
很多时候,孩子产生社交障碍是因为他并不知道正确的与人交往方式该是怎样的。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当他们与人相处遇到各种冲突和困惑时,需要有人能针对性地给予指引。
西方医学之父,古希腊学者希波克拉底曾提出气质的体液说。他将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和黏液质四种。后来美国著名的PDP性格测试,在此基础引用“老虎”、“孔雀”、“考拉”、“猫头鹰”4种动物形象更生动地表达不同性格的特征。
接下来我们就根据孩子的不同性格总结出各自的类型,谈谈如何因材施教,优化孩子的社交意识与方式。
01
老虎型
不回避矛盾,化冲突为改善人际交往的机遇
提到老虎,大家通常会想到力量、凶猛、霸道、权威。老虎型孩子最大的特点是,喜欢独立,不受约束,喜欢挑战、竞争、掌控局面,目标感很清晰。
这种类型的孩子,容易吸引一部分孩子欣赏、追随他,但也容易和群体中不太认同他的人发生冲突。他们因为太看重权威,往往无法接受不同的意见。父母需要引导老虎型的孩子尝试用开放的平和的心态接纳各种声音。当与别人发生冲突时,不回避矛盾,把他当作自我反省、认识他人的一次机会。从碰撞中拿到与不同人相处的经验,寻找更合适的相处方式。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人们总是在冲突和试错中成长的。好的人际交往方式是:用建设性的心态去看待人际矛盾,化冲突为改善人际交往的机遇。也许冲突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彩蛋。
02
孔雀型
成就感来自于对内的自我肯定,而不来自于外部的评判
孔雀的特点是喜欢表现自己,善于社交,跟很多人都自来熟。看起来这种类型的孩子不存在人际关系的问题。但事实上,喜欢表现自己的人底层意识是希望获得别人的关注,很在乎别人的看法。如果一旦被冷落、被孤立,他们就会感觉到很失落。
父母需要告诉孔雀型的孩子:真正的自信,来自于自我肯定。多关注自己的想法,通过自我肯定来获得成就感,而不是依赖于外部的判断。
不必苛求你对别人好,就一定要别人认可你、对你好。真正的情感连接,不是通过交换来获得的。做好自己,付出真心,总会收获真正的友情。
03
考拉型
一味顺从不利于社交建设,拒绝也是对人际关系的尊重
考拉型的孩子,做事有耐心、平和、稳重,不喜欢过度强求、不喜欢挑拨是非。这样的孩子通常抗压能力都比较强。性格温和也容易带来好人缘。
但是这种类型的孩子同样会受到人际关系的困扰。因为他们太追求和平,很容易迁就对方,最后往往会让违背自己的心意,受委屈,产生不好的感受。比如说,答应别人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把心爱的玩具拱手相让等。
一味的顺从并不有利于社交建设。有时候,适当的拒绝,反而体现了对人际关系的尊重。
父母应该引导考拉型的孩子,在人际交往时,尊重他人的想法,“不逾越”、“不侵犯”;同时也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懂进退”、“有底线”。好的人际关系,不会因为你的一个“No”而失去朋友。为了维护表面上的关系,屈从他人的关系才更脆弱。
04
猫头鹰型
不用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人,接纳别人的态度,尊重彼此的不同
猫头鹰的孩子特点是专注、严谨、细致,注重细节,条理清晰。他们做事喜欢提前规划,并小心谨慎,反复求证。这种类型的孩子崇尚公平、追求秩序感。一旦群体中出现破坏规则、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他们往往显得非常难以容忍。
常人眼中所谓的“刻板“,通常就是形容猫头鹰性格的人。这类人也很容易受到人际关系的挑战。
父母需要告诉猫头鹰型的孩子:严谨、专注是好的品质,规则意识可以用来要求自己,但不必指向别人。对待一件事的态度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想法。人生百态,允许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好的人际关系,应该尊重彼此的不同。
最后。
不同性格的孩子遇到的社交障碍是不同的,父母需要因材施教。但是关于社交能力的培养却有一些普适性的方法。这些方法越早运用,越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避免社交障碍。
在教育研究领域,3-6岁通常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期”,被喻为是儿童情商教育的黄金期。孩子的85%性格、习惯和生活方式都在这一时期形成。
7-12岁则被称为“正在凝固的水泥期”,同时也被认为是儿童情商教育的关键期。这时,孩子85%-90%的性格都已经形成。但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父母可以通过引导,巩固、强化孩子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