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佩奇》自从动画诞生以来,就一直深受小朋友的喜爱。“这是我的爸爸,这是我的妈妈,这是我的弟弟乔治,我是佩奇”一度成为孩子们争相模仿的经典语录。许多家长也会购买相关的周边玩偶,给自己的孩子玩。
然而,最近一则关于《小猪佩奇的弟弟乔治是自闭症》的文章被疯狂转发,又一次引起了家长的恐慌。为什么说“又”,因为早在2016年10月,就曾经有媒体报道称“哈佛大学教授研究表示,《小猪佩奇》看多了会让小朋友患上自闭症”。
虽然当时就有专家及时出来辟谣,但还是有部分家长缺乏对自闭症的正确认知,对自闭症群体的偏见已经根深蒂固,观念无法扭转,坚决不让自己的小孩观看《小猪佩奇》。
时隔四年,《小猪佩奇》与自闭症的话题又再一次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上。文中指出,佩奇的弟弟乔治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作为一个三岁的孩子,乔治似乎只会说:恐龙、你好、奶奶、爷爷、巧克力蛋糕、讨厌、再见,这几个简单的词汇。
除了词汇量太少,说话也都是往外蹦单个词儿,最多只说“爸爸”“妈妈”“我要”等两个词。而且乔治与别人交流时也很少有眼神的对视,以此判定乔治没有社交意识,表达能力差,是自闭症谱系。
该文章的观点立刻引起热议,不少网友甚至在社交平台“现身说法”,再一次把矛头指向了这部热播动画。
批判和质疑声一度将自闭症带入到一个严重偏离轨道的位置,因此,科普正确的自闭症知识已经迫在眉睫。
自闭症是先天的,与看什么无关。
《小猪佩奇》是近几年最流行的动画片之一,播放量和播放范围非常广,于是才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接触到这部动画片。这只是一个时期的特定事件,《小猪佩奇》可以换成其他任何新兴事物,好比70年代的人看古装剧、80年代的人看黑白动画片、90年代的人开始玩游戏机……等等,自闭症与孩子小时候看什么本质上没有任何关联。
反而有研究表示,患自闭症的儿童观看一些有益的儿童节目,自闭的行为将会获得改善。如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行为儿科学教授Susan Hyman于2017年发表一项研究显示,两名患自闭症的五岁男童在观看了儿童节目《Daniel Tiger’s Neighbourhood》之后,自闭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科学研究是非常严谨的,两名男童的症状虽获得改善,但参与研究的人群基数太小,所以还不足以得出结论。
不可否认的是,过度沉迷动画片是有可能对孩子的社交方面产生些不良影响,比如不想和人玩只想看动画片,小孩子就是喜欢颜色丰富,多变新颖的东西。
我们再来一一分析文章中的几个核心观点。
最严重的一部分自闭症患者,可能终生都发展不出来语言功能。有的自闭症患者语言能力差,词汇量小,说话不流利,或者语调刻板。
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自闭症谱系但不太严重的孩子,说话没问题,有的甚至特别爱说话。
不看人不一定是自闭症,可能是其他发育问题或者心理原因。
有的发育迟缓的孩子,因为神经对眼球的控制能力弱,视动能力差,也不爱看人。
自闭症儿童不看人,原因之一可能是追视能力太差,看着累。第二可能是他们无法把一张脸视为一个整体。
我们看人的脸和眼睛,可以自动识别这人是在笑、好奇、惊讶、还是生气,但是自闭症的孩子看到的是一个个细碎的细节。人的脸上有44块肌肉,可以做出超级多的表情,在有些自闭的孩子看来,就是超级多杂乱无章的视觉符号。有个自闭孩子写书说,看着人的眼睛实在太让他心烦意乱了。
自闭症也不一定不看人,很多高功能自闭、阿斯伯格跟人对视都没问题或者问题不大。
患有严重自闭症的儿童,确实是对人没啥兴趣,看人跟看其他物品一样没感觉。但是大部分自闭症和自闭症谱系的孩子是对社交有兴趣的,只不过社交能力比较弱。
乔治在动画片里虽然基本不说话,但是在遵守社会规范、理解别人的社交意图和表达自己方面,没有任何问题,也能融入其他孩子中,所以肯定不是自闭症。
《小猪佩奇》是英国动画片。英国小孩3岁上幼儿园,3岁的乔治应该已经能说3-4个词组成的句子了,所以乔治的语言能力确实落后蛮多的。如果是真实生活中,这样的孩子需要去医院检查一下,是不是全面发育落后了。
如果孩子语言发育迟缓,需要确定原因,究竟是全面发育迟缓还是单语言表达一项。原因不同,干预重点也不同。
自闭症发病原因目前尚无统一定论,普遍认为是基因突变导致,但是世界各国自闭症患病率自1990年以来不断在升高已经是不一个不争的事实,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训练是最有效的理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