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我的孩子老是挑食,总是把食物含在嘴巴里或是吐出来?
● 为什么我的孩子情绪很不好,听到稍微大的声音或是碰他一下就哭闹生气?
对于以上问题,各位新手父母是否有过似曾相识的经历呢?
其实呀,这很有可能都跟孩子的感统处理相关呢!
感觉统合是什么?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是出自于医疗体系的「医学名词」,在中国台湾医疗体系中,针对发展迟缓儿童族群,感统训练已是健保给付范围的疗程之一,也是爸妈心中能帮助孩子发展的重要选项。
这个名词是1970年代美国职能训练师艾尔丝(Jean Ayres)根据神经理与神经发展理论所提出的学说,其核心概念认为:感觉刺激是活化神经细胞、引发神经传导与神经成熟运作的重要因子。而儿童的大脑接受基本感官刺激,进而引发学习表现。
感觉统合是大脑执行整合的能力,而环境中的丰富感觉讯息包括:前庭觉、本体觉、触觉、视觉、听觉、嗅觉与味觉等。前庭觉掌管身体的平衡感及速度改变;本体觉是了解自己身体位置的感觉,使用皮肤、肌肉及关节等感觉,分辨出自己姿势、动作、平衡、重力等,以有效控制自己的肢体。
正常功能的儿童大脑可以接收并整合由环境而来的感觉讯息,并经由整合做出适当的反应。「统合」过程中,大脑必须接收多彩丰富的感觉经验,做出反应与修正,经由一次再一次的统合,使功能更加提升与完善。
由出生到学龄前这段学习急速发展时期,儿童藉由各种感觉输入,来认识与学习自己身体的动作控制、自己在动作中与周遭环境的相互对应与互动关系。
例如:学习在活动的空间中,适当的对抗地心引力;在相对应的空间中,做出适当大小的肢体控制与活动度;学习各种不同大小、轻重、快慢、材质的感觉输入,所代表的不同于各自意义。
最后,以大脑为中心,把这些感觉输入于动作学习,经由大脑做感觉与动作的统合,学习如何适宜于有效地去控制或适应环境,以因应环境中对活动的需求与要求,并在环境活动中,以及与他人相处互动中扮演好适当的角色。
例如:在与同侪游戏互动中做一个好的玩伴与同伴、在学习中是个称职的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相处融洽。儿童在这些过程与环境互动中,学习了某些能力后,可以继续在大脑的好奇与冒险驱策下,更进一步提升自我能力。
感统发展不好会有什么影响?
婴儿出生后会透过感官系统和外界环境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大脑就会感受区别及确认这些讯息,三岁前是宝宝脑部成长最快速的时期,透过多种感觉功能的发展,视觉会由平面变立体,身体也能逐渐脱离地心引力而移动、调整姿势,甚至做各种运动,也发展出基本的口语沟通能力,奠定未来高阶学习的基础。
感觉统合就像盖房子,人的基础感觉是像地基的那层砖,当这些感觉在大脑里整合后,铺上第一层砖,接下来再往上叠,变成比较高阶的认知能力。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比较缺乏感觉经验,意思是宝宝接受感官刺激的机会很少,也许会导致孩子未来过度敏感或过度迟钝。
过度敏感的孩子对于一点点的刺激就会紧张,对于外在的环境会过度诠释,情绪稳定度也较低,常表现出怕生、特别黏人、情绪难以安抚等行为。而过度迟钝就是对刺激反应较不强烈,容易出现动作不协调,影响操作性的学习,书写效益也会较低。
一岁前如何协助宝宝感统发展?
听觉在各种感觉中发展最早,一岁前父母多和宝宝说话,宝宝对「音素」就会愈敏感,日后的语言能力发展也会愈好。「音素」是语言的最小单位,例如妈妈的m就是一个因素,英语中的bill b也是一个因素。
在嗅觉的发展上,六个月大以前和安全感有关,因为宝宝的视觉在六个月前并不成熟,所以要闻到自己熟悉的味道,才会感到安全,所以六个月大之前,家里尽量不要出现臭豆腐等味道太重的食物,让家里的味道保持一致性,宝宝的情绪会安稳一些。
味觉的发展则和日后孩子挑食与否相关,尝试的副食品种类愈多元,未来对食物的接受度就愈高。也尽量让宝宝吃「原味」的食品,避免味道强烈的食物,以免味觉变迟钝。
触觉则能帮助宝宝拥有良好的情绪稳定度,因为触觉跟衣服关系的建立息息相关,如果常有人触碰或给予宝宝拥抱,他会感到安全。如果小时候少有被拥抱的经验,宝宝容易过度敏感,导致紧张兮兮。因此,爸妈可以藉由多帮宝宝按摩,来建立宝宝的安全感和情绪稳定度。
最后,还是建议父母多和小朋友做做感统类的相关练习,陪陪孩子玩游戏,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们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