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人”这两个字在很多学龄前家长的眼里就像定时炸弹一下,不少娃们都曾惨遭过类似的“校园暴力”。好好的玩在一起,可能稍不注意就能看到蹒跚学步的孩子的牙齿嵌在小伙伴的手臂上。
其实咬人是儿童发展的正常部分。幼儿咬牙有许多不同的原因,1-3岁孩子“咬人”会特别频繁,之后这种情况会逐渐减少,到了5岁左右基本就消失了。
但在高发阶段,不管是孩子咬别人,还是可能被咬的,家长们心里都会特别紧张。因此家长们要先了解为什么宝宝会咬人,又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他们呢?
如此敏感又重要的话题,实在难以回避,所以今天朗朗就来说说“咬人”这件事。
孩子为什么喜欢咬人?
其实,孩子们咬人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多数都不是故意的。
孩子处于磨牙期
当孩子咬人时,通常是因为他们在磨牙。他们这样的行为,只是在减轻他们肿胀的,柔软的牙龈的疼痛。
一般的做法是我们把冰冻后的硅胶磨牙玩具让孩子啃咬,如果没有就让孩子咬住奶嘴,或者给他们的奶瓶里倒水,让他们慢慢吮吸。
因此,关注孩子的磨牙需求,是防止他咬人的第一步!
他们正在探索自己的世界
成年人会用双手和眼睛去探索世界,而宝宝就喜欢用嘴巴去探索。婴幼儿几乎只要拿起某些东西,最终都会放进他们的嘴里。
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无法阻止自己咬自己感兴趣的物体。
其中探索的一部分是好奇心。宝宝通常会咬咬自己的朋友或兄弟姐妹,听到令人惊讶的惊叹声,但是他们是无法意识到这种行为是会让人感到痛苦的。
他们是渴望得到关注
当孩子感到被忽视时,咬人是引起注意的一种方法。
美国儿科学会专家表示,咬人是孩子表达愤怒、沮丧,和寻求关注的表现,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宝宝会觉得即使父母会责备自己,但总好过被父母忽视。
孩子心情沮丧
在孩子沮丧难过的时候,又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所以只有通过咬人来传递自己的意思:或许只是想要一个玩具;或许只是想告诉你他不开心;或许只是想让另一个孩子知道,宝宝想自己独处。
阻止孩子咬人的策略
如果你看到孩子可能马上要咬人了,你可以:
降低焦虑寻找原因
当孩子总是咬人而被告状的时候,家长不要责怪孩子,首先要静下来分析孩子咬人的原因。
如果你的孩子在1岁半到2岁左右,最大的可能是磨牙需求,你可以给他多买一些磨牙的玩具,并且让他习惯用这些玩具磨牙。
如果是孩子的自我情绪能力控制不足,你可以教他如果感觉到焦躁了可以看看窗外,或者去读一本书。
如果孩子是被咬的那一个,家长一定要及时介入,了解清楚两个小伙伴争执的原因,避免以后再次被咬的情况。
避免孩子易怒而咬的情况
在外出玩耍之前,请确保可以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包括进食和休息的时间。
孩子在饥饿或是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情绪去咬人,这时候家长就应该带上零食来抚慰孩子,或是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用简洁的话语告诉孩子“嘴”的作用
当家长或者其他小伙伴被孩子咬到,这时候都会感到愤怒和痛苦。
但是不要冲动,请家长用坚定的语气去告诉孩子:
“不许咬”;
“嘴巴是用来吃东西的”;
“你看你的小伙伴在哭,因为你咬了他”;
用简洁的语言清晰的告诉孩子,嘴巴除了吃东西,还可以用来喝水、吹气球、唱歌等等,但就是不能咬人。
如果孩子怎么样也无法停止咬人,这种行为可能会对未来的学校和人际关系产生影响。因此家长们必须密切监督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之间的互动。
当咬人成为一种习惯或持续到4或5岁以后,这可能源于更严重的情绪问题。这时候可能就需要寻求儿童心理学家或训练师的帮助了。
另外,即使是被小牙齿咬伤,也是会伤害皮肤的。被咬伤的第一件事情是清理伤口,可用肥皂和清水清洗。如果伤口在流血或者比较深,请及时让医生处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