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目前有了一点仿说,发音不准,有的音发不出来会扣他嘴,他就更不说话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首先要看是谁抠嘴,是家长还是小朋友自己,如果是家长的话,强迫小朋友发音,那么小朋友自然有可能会出现,更不愿意讲话,那如果是小朋友自己的行为的话,我们要去观察他是不是因为口肌的问题,这些发音对于他来说太过于难了,那么当他没有办法发出来,家长又强迫他去模仿的时候呢,他自然就会有畏难心理,这样的话,他就更不会愿意说话了,因此我们要寻找一下他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口肌问题,就建议尽快的进行评估和进行相应的口肌练习。
2、孩子叫他名字基本不答应,但是叫了名字让他做事情,一步指令两步指令都能完成,怎么让他应名回答啊,尤其是家里,有时候在不同的房间,找不到人,着急,只能挨个找。
关于呼名没有反应这个问题,一般来说呢,一岁左右的宝宝,他就应该逐渐能够发展到,听到自己的名字就能做出回应的能力了,这边并不知道孩子的年龄是多大,如果他有三、四岁还有这样的情况,那么有可能就是在这一方面会有点落后的情况,一般来,我们如果根据小年龄段,就是一两岁的小朋友小宝宝,要做这个呼名反应的练习,我们一般可以通过他喜欢的食物或者玩具拿在手上,一开始是在他身边,或者是身后去呼唤他,也就是在他看不到的背后或者不远处先叫孩子的名字,那么当这个时候孩子看过来了,就应该及时的把这些奖礼物给到他,比如说宝宝或者是我们叫他的名字琪琪,你给你糖果。那么最重要一定要等到孩子看了,就是有反应之后,才把这个零食或者他喜欢的玩具给到他,那么在他如果没有回头或者没有任何转身,依然是坐在自己在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呢,家长可以先走到孩子的面前,蹲下来去展示孩子喜欢的东西去吸引他的目光,这个时候再叫孩子的名字。
那么这个当中要注意的就是,不管孩子是给予什么样的回应,是回答了还是用肢体做出的回应,我们都可以认为他已经是回应我们了,针对在这个问题当中的家长,我们可以在叫孩子名字的时候提前,还是用同样的方法,在近的地方同一个房间,去喊孩子的名字,那么等他回应了之后,你再去给他喜欢的东西或者发指令,那么等到他已经能够很熟练的在同一个空间下,很熟练回应我们的时候再去换到远,更远的别的房间或者其它位置。
3、老师你好,我家小孩5岁,基本需求会说最近感觉他很兴奋,爱在床上跳,有时一个人在笑感觉不符场景,紧张起来嘴里不停的在说他喜欢的小朋友的名字,这该怎么干预?
这一个小朋友已经5岁了,从他的描述上来看,首先我们建议家长可以先观察一下,他为什么会那么兴奋?他兴奋原因在哪里?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或是遇到了什么他喜欢的东西?为什么会紧张?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紧张?我们要观察,找寻找小朋友在什么场景下会容易出现这样的情绪,针对他这样的反应,我们一般会建议家长,如果比如他很兴奋,喜欢在床上跳,但是是在家里跳并没有过分影响到其他人,或者是不太重要的这些行为,那其实我们可以不用过分的干预。但是假设他不光是在家里喜欢跳,去到外面一开心或者一紧张的时候,也会跳或者是说他喜欢不停的叫小朋友的名字,这些行为如果有对他人造成困扰的时候,我们才会去进行干预。
对于这样的小朋友,建议要多对孩子增加一些情绪表达的练习。情绪表达的练习首先我们可以认识常见的情绪开始,家长首先要帮助宝宝能够了解一些基本常见的情绪,比如常见的情绪有哪一些呢,比如说开心,难过,生气,害怕,惊讶等等。先教小朋友学习,认识这种情绪的名称,当他这个时候非常开心的时候,他能知道自己现在是很开心,当妈妈出现生气的表情的时候,他知道妈妈是很生气。那当孩子已经能够认识常见的情绪之后,我们再去教孩子如何去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说很兴奋的时候,如果家长不喜欢他在床上跳,那我们可以教小朋友别的一些适当的方式,比如说可以用语言表达,我现在真的是太高兴了,那么行为上面呢,我们可以让他进行一个适当的行为,去表达自己的兴奋。
对于一些负面的情绪呢,家长也不要去否定孩子一个负面情绪,就是我们还是要接受孩子一个负面的情绪,同时家长也需要就是在处理自己的情绪,也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
前面说过,就是当我们教孩子已经能够认识情绪了,同时并且表达自己的情绪之后呢,我们就需要教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也就是当遇到一些害怕,紧张等一些负面情绪的时候,但孩子又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么家长就应该告诉孩子他可以怎么办,比如说当孩子紧张害怕,情绪特别激动的时候,我们可以教孩子一些小的技巧,比如说深呼吸,然后数123,慢慢的平静放松下来,然后能够让孩子明白,自己现在处于什么状态,学会正确的表达情绪。
4、孩子6岁半,说话的时候经常会说到一半后面的说不出来!卡半天,后面慢慢才能把话补充完整!请问老师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小朋友已经6岁半了,那么我们先要知道他平常的一个语言能力在什么程度,这边的信息比较少,通过这个描述,通常在说话说到一半的时候后面说不出来,我们也要思考一下它的原因是什么,其实我们都是一样,得到原因了之后才知道如何去帮助孩子,可以给一些建议,就是说不出来的原因,是不是因为他的词汇量不够,比如说他要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不知道该怎么说,不知道用什么词词汇量和句式还不够,所以导致他不知道该如何去描述自己想说的话。
另外呢也有可能,就是会不会是某一些特定的发音,孩子发不出来或者是说不好,那么导致他在说到一半的时候,觉得这个话,这个音特别的难发,就会卡住,然后才能慢慢的说完。
我们都要去综合一下,另外会不会是因为孩子的一个认知逻辑,这些理解能力比较弱,那么导致他在逻辑表达这些问题上面,没有办法去说清楚,不止没有办法说到前因后果,说的时候是颠三倒四。
是这些原因的话就要先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一般呢我们可以通过绘本故事,帮助孩子先理解简单的这些故事,然后帮助他能够复述出来,那么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要多帮孩子补充这些句式和句型,家长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一定要就是不要认为孩子听不懂,说一些很简单的词语,那么孩子就会一直停留在这种简单的描述简单的句子上面,所以家长和孩子一定要多交流。孩子说话只有足够的句式和句型,有达到一定的量的时候,孩子的这个语言表达才会越来越好。
5、当孩子重复你的话时候是否需要纠正?
这一个问题我们是要分情况的,孩子重复我们的话的时候,要纠正他,我们要看看是什么样的重复,如果是我们在课程当中说的,只是孩子的一个正常的模仿阶段,他还在学习阶段,比如说这个是苹果,这样的情况是正常的,我们不需要去担心,也不需要去纠正它,只有不断的重复,不断的模仿,才能说的越来越好。如果是仿说当中的重复,也就是仿说的话,比如我们说这是什么呀?他也说这是什么,如果是仿说的情况呢,我们就可以根据今天课程当中提供的这些方法进行练习,一个就是进行问答的练习,比如说我们提他问句,这是谁,那我们就要让他能够理解这个问句,并且回答出来,进行问答练习,所以我们要区分孩子个状况是不是符合他现在的语言发展阶段,如果是,那我们可以不用去过于干预孩子,如果他是出现了访说当中,这样子过长的访说不理解问句这种模仿,那么我们就需要去纠正它了。
6、我家小朋友3周3个月,最近开始仿说,让他叫爸爸,他就说 “叫爸爸”,能仿说最后的三到五个字。最近能背一段三字经,会唱几首不全的儿歌。拉大人的手时,就会唱”拔萝卜”. 现在看卡片看实物,基本都能说出常见的物品,就是还是没有主动性的有意义的语言出来。不知道要怎么教。
这个小朋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一个处于访说阶段的小朋友,而且他有即时的访说和延迟性访说都有体现,那么不知道今天家长听完课之后是不是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如果没有的话可以重复听一下,主要可以帮助孩子对于立即访说,可以用孩子问答练习帮孩子进行练习,那么对于孩子的一个言辞信访说,其实就是帮助他,让他学会正确的一个表达,那么如果就是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没有理解时候,那么认知能力也是需要提升的,我们还需要增加孩子的语言能力,提高他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那么最后他理解了那才会表达。
7、卡片单独可以认识,指着卡片加问句就不能回答正确?
卡片可以认识,但是如果加上问句就不能回答正确的这个现象,其实还是比较常见的,首先,我们就要判断,一个是孩子是不是真的理解了这个物品的名称,我们可以给孩子比如,你放了桌上一个苹果,一个香蕉,那么告诉孩子说,让孩子把苹果给我,如果这个时候孩子选择了正确的,就是拿了苹果给到你手上,就说明孩子是能够理解苹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那么相反如果他拿错了,那么就说明孩子其实并没有理解什么是苹果,那么当孩子,如果给了正确的物品之后,也就是把苹果给到我们手上了之后,我们可以接着问他这是什么,那么看孩子能不能够回答,如果孩子能够理解,苹果是什么,那么但是他没有办法回答我们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今天所说的方法进行练习,那么假设说在前一步孩子拿错了物品,也就是说明孩子并没有理解,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往后退一步,就是先让孩子理解了,这个物品是什么,那么他才能够去回答我们的问句,这是一个一步一步的步骤,那么如果他进一步没有完成,那自然会影响下一步的表达,所以同时建议家长在练习的时候一般用实物开始,拿真的苹果去教孩子学习,而不是一直使用卡片。
8、孩子自从会说话后经常自言自语动画片里的话,动不动就说,该怎么纠正过来
孩子自从会说话之后呢,他就经常会去自言自语说动画片里的台词,那么这个其实就是我们在课程当中说的很典型的,他有一个延迟性的访说,那么延迟性的访说,我们在刚刚的课程内容说过了,我们先要看看孩子平时的语言发展状况是如何的,假如说孩子是一个正常的语言水平,那么他经常会出现这种自言自语的,这种行为就是会模仿动画片里的台词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太过于担心,大多数一些孩子都有这样的现象,那么假设说孩子这个时候,是处在语言会有落后的情况,停留在访说的阶段,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去教会孩子一个正确的表达方式,同时如果家长会觉得他的这个行为会影响到,一些正常的社交,比如说孩子不分场合,就会开始自动的开始重复动画片里面的台词,一些儿歌,这种情况,我们都可以教会他一些基本的一些规则,比如我们在什么状况下、环境下我们可以怎么做啊?我们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我们不要这么说,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我们需要跟小朋友去正常的去交流,那么如果这个小朋友还有立即访说的现象的话,家长也可以运用问答的练习,包括第三人辅助都可以,都可以帮他进行练习。
9、孩子仿说的长度一长,就仿说乱了怎么办,孩子的主动语言仅限于吃喝拉,该如何引导孩子更多更丰富的主动语言?
这一个问题呢,我们需要来看一看,当孩子这个时候一样的,也是要看看现在孩子的这个语言发展是处在什么阶段,它的语言水平是什么样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是需要了解孩子的一个基本的一个情况,那么我们才能知道如何去寻找它的原因,然后才知道怎么样更好的去帮助孩子,那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说这个孩子他是不是还处在一个双词或者是短句子这样的一个表达阶段,也就是说他一般的词语表达,只是鉴于饼干,我要饼干,妈妈走,这样的一个短句或者是词语的阶段,那么对于处于短句的阶段的小朋友,他说长句自然就是很困难的,仿说长句的时候你想他只能够说到妈妈要饼干,但是你要让他说一句,妈妈我现在好饿啊,我想吃饼干,那么这样子的话对于他来说是自然是非常困难,访说就没有办法完成。所以,我们如果是像这样的小朋友,我们是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往上练习的,也就是说当孩子会说饼干,那么我们下一步就是应该让孩子能够说,要饼干或者我要饼干,这样子两元素的一个句子。
接下来的课程我们后面两周的课程,还会说到如何引导小朋友的长句和主动表达这两方面的问题,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继续收听后面的两个课程,都是针对引导家长合主动表达这两方面的问题,可以在后面两周都可以来收听一下这个课程,当中我也告诉了家长一些方法都可以在家里进行练习。
10、孩子一着急总是说歌词怎么办?脾气很急,比如问她要不要喝水,她会用不要表达,但经常脾气急,冒出歌词。或者说"不要跺脚"(自己却拼命跺脚)
一个问题很像之前的问题,就是孩子一着急了脾气很急,一着急生气了就会有一些语言表达上的或者肢体表达上的一些行为,其实像这当中描述说的,自己知道不要跺脚,但是却忍不住,其实小朋友在小的时候呢,孩子的大脑都还没有发育成熟,还在发育阶段,那么他的自控能力都会比较弱的,他想控制,但是却往往就会控制不住,这个和前面所说的方法,可以是一样的,就是要给孩子,增加情绪表达,这样的学习先从认识情绪开始。然后呢,再教会孩子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怎么做针对一些负面情绪练习,我们一般来说,是需要家长首先先接纳,也就是要告诉孩子,你现在很生气,非常的着急,那知道那我们可以这么做,我们可以先教孩子一些,能够慢慢放松下来的方法,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一般呢,我们可以建议孩子,比如说深呼吸,但是孩子不会呼吸,我们可以怎么教他呢,就可以告诉孩子说,想想自己身体里有一个很大的气球,或者是干脆就是给孩子一个手势,让他做出一个手势,或者给孩子一个类似于球形这样的物品,然后告诉他我们往里面去吹气,那时候就让他深呼吸,吹很大一口气,然后进行吸气、呼气,随后当妈妈和爸爸就可以帮他数数,1……,2……,3……,然后让他慢慢的,慢慢的通过这样的形式,然后慢慢让他能够先放松下来,缓解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去告诉孩子,我们这个时候,放松下来我们可以怎么表达,我们可以说我们现在很着急,为什么着急啊,因为如何如何啊,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去明白自己现在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自己这样的情绪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名称,是开心还是生气,还是难过啊,当他知道了解了之后,并且懂得正确表达自然这种行为就会减少了。
11、3岁3个月宝宝总是仿说,说话只有几个字,有时候用手势,动作代替,不说出来,教会的东西,他发音可以,但是自己说的时候,总是像唱歌一样?
三岁的宝宝如果还不会,就是说话基本都是用手势,肢体语言代替的话,建议家长首先能够先去相关的机构先去进行一下评估,尽早的帮助孩子,今天开始进行干预练习,因为这个三岁的宝宝如果还是处于这个阶段的话,其实整体来说他的语言已经处在落后阶段了,所以我们要尽快的帮助宝宝,帮助孩子尽快的能够干预和训练。那么这一方面在家里的时候,一个就是希望小朋友在家里环境下,父母和身边的照顾者,都能够加大对孩子的一个语言输入,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访说的这个现象中,可以利用我们今天所说的一些方法,问答练习,第三者辅助,这样的方法帮助孩子去脱离这个访说的阶段,让他能够主动的表达。那么此外根据家长的描述,我觉得家长还需要去考虑一下,孩子是否有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比如说,是因为口肌比较弱,那么家长这方面着手,早点帮孩子能够练习起来。
12、仿说声音很小,必须要再三强调,才能说话声音大点。怎么才能练习说话声音大点?
仿说声音很小,我们需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孩子,是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他声音很小,是一直说话都声音很小,还是说是在仿说的时候,父母要求你跟我说,这是苹果,然后再三强调他的时候他的声音还是很小这种情况,还是说他是一直都这么小。如果是因为父母一直在重复强调孩子,也就是有一些强迫孩子这样的状况的时候,孩子会不会因为这样的原因而,有效的相应的行为问题,说的很小声,因为他不愿意讲,那假如不是这个原因。我们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因为孩子的口肌、腹部力量不够,气息能力不足,导致他说话的音量很小,针对这样子的一个状况,我们需要让孩子针对练习,如果是腹部力量不够,或者是口肌气息方面等的问题,我们需要让孩子加强一些运动,然后同时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吹气练习,比如说吹泡泡,吹笛子,还有一些比如要家长可以多找一些吹气小游戏,让孩子进行练习加强一下他本身的一个体能。
13、请教老师孩子5周岁,生活中家长给发指令孩子会边重复一遍指令边执行怎么消退,孩子对话还不是很好,家长经常教孩子仿说一些对话,孩子好像分不清什么时候应该仿说~就平时的一些指令也会跟着仿说。怎么过渡孩子无意义的仿说?
其实一边重复指令一边执行,我们根据孩子的这个状况、描述上看呢,我觉得孩子是因为需要自己再重复一遍,然后去才能去理解,然后再给自己进行一个理解和消化,然后再去执行,然后家长需要看一下,说他这个指的指令是否是能够完成正确,也就是说他这个重复访说,对于他来说有没有帮助,那针对孩子现在这个阶段,就是说对话交流还不是很好,也就是他的语言能力还不是特别好的时候,其实我觉得,这一个重复指令现象并不需要太过于去干预孩子,他有可能是一个帮助孩子,一个完成指令的一个辅助方式,那么其实针对这一个小朋友,我觉得家长,首先是加强他的一个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是说当他的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是理解能力,他在各方面的能力上来了之后,他的认知能力上来了之后,他其实也就能够很快的理解,家长这个指令是什么,那么当他能够很快的理解家长的指令是什么,他就自然就能够做出这个指令了,也就不需要再去重复了,家长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个就是提升孩子的认知理解能力,第二个就是平常给孩子发指令的时候,先从简单孩子容易理解的开始,比如说是一些你觉得孩子已经能够很容易就完成的一些指令,那么在这个当中,你去看一下孩子会不会跟着重复,如果这个状况不会重复,那么我们就说明孩子是能够理解并且完成的,这个时候及时的奖励他,“你不说了,你不重复了”,孩子直接去做了,那么给他一个一定的奖励,那么让孩子意识到,其实我可以直接去做的,另外就是针对一点,就是我看到这位家长还会经常教孩子仿说一些对话,我们不需要去找小朋友特定的去访说,我们可以去跟孩子直接正常的交流,正常的交流去跟他对话,而不需要孩子去特定你说完一句我说一句,重复我这样子的、一个正常的对话能够保证就好了,因为你让孩子不停的去重复这个行为的话,孩子自然是分不清楚,我到底现在是应该跟着妈妈说还是现在应该自己说,所以要增加孩子的一个主动表达的一个机会。